News and information
2023.04.25來源: 中國電信網編輯:媒體部
202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部署要求,深入實施《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以數字化賦能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整體帶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促進農村農民共同富裕,推動農業強國建設取得新進展、數字中國建設邁上新臺階。
一、工作目標
到2023年底,數字鄉村發展取得階段性進展。數字技術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提供更加有力支撐。農村寬帶接入用戶數超過1.9億,5G網絡基本實現鄉鎮級以上區域和有條件的行政村覆蓋,農業生產信息化率達到26.5%,農產品電商網絡零售額突破5800億元,全國具備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檔評級基本全覆蓋。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穩步提高,鄉村數字普惠服務不斷深化,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持續提升,數字鄉村試點成效更加凸顯。
二、重點任務
(一)夯實鄉村數字化發展基礎
1.加快補齊鄉村網絡基礎設施短板。深入推進電信普遍服務,不斷提升農村及偏遠地區通信基礎設施供給能力。以需求為導向逐步推進5G網絡和千兆光網向鄉村延伸覆蓋。推動有線電視網絡升級改造,繼續做好地面數字電視傳輸覆蓋網建設,持續實施廣播電視衛星直播惠民工程。開展網絡安全監督抽查檢查專項行動,加強涉農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
2.持續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優化升級。繼續優化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以獎代補”考核數據支撐系統,持續提升農村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比例,探索開展農村公路“一路一檔”信息化試點。繼續開展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先行先試,加強小型水庫安全監測能力建設,推動水利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升級,提升農村地區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和供水安全保障能力。繼續實施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補齊農網薄弱地區電力基礎設施短板,有條件地區穩步推動農村電網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發展。支持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冷鏈物流數字化改造升級。
3.穩步推進涉農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持續深化自然資源三維立體“一張圖”、實景三維中國、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等信息系統建設與應用,建設國土空間基礎國情共享服務系統,推動農業農村數據資源共享利用。加快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建設,提升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數據算力,構建全國農業農村大數據“一張圖”。推進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整合共享糧食全產業鏈數據,推動與氣象、病蟲害、種植、產量等數據共享共用。加快建設全國農業保險數據信息系統,推動農業保險數據共享。依托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統籌推動基層治理數據資源歸集融合和開放共享。持續推進高分衛星遙感數據在數字鄉村建設中的應用。
(二)強化糧食安全數字化保障
4.推動糧食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加快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糧食的產、購、儲、加、銷深度融合。加強糧食收儲庫點信息化建設,完善糧食購銷監管信息化網絡,建立中央和地方政府事權糧食全覆蓋、全鏈條、全過程數字化監管系統。持續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推動糧食產購儲加銷全鏈條“上云用數賦智”。推動糧食加工數字化升級,推進加工企業上云、上鏈、上平臺。健全國家糧食交易平臺功能,提升線下網點信息化應用能力,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優化調整糧食產品供給結構。推進以糧食為重點的智慧大田種植試點。持續完善重要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分類分品種加強調控和應急保障。
5.運用數字技術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進一步完善國家種業大數據平臺,加快推進數字育種技術應用。加快建成全國農田建設綜合監測監管平臺,完善永久基本農田數據庫。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探索運用遙感監測、信息化管理手段監管黑土耕地質量。運用衛星遙感影像和信息化手段,常態化開展全國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非農化”監測。全方位運用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以加強耕地“非糧化”監測為重點,啟動農業農村用地“一張圖”制作試點工作。圍繞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提供分區域、分作物、分災種的精細化農業氣象服務,做好國家糧食安全氣象服務保障。
(三)提升網絡幫扶成色成效
6.持續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修訂完善《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指南》。依托全國防止返貧監測和銜接推進鄉村振興信息系統,對有返貧致貧風險和突發嚴重困難的農戶持續開展動態監測和幫扶。健全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救助幫扶機制,拓展全國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功能應用,將更多低保邊緣人口納入監測范圍。繼續加大對脫貧地區網絡基礎設施升級改造支持力度。持續推進智慧廣電固邊工程、“三區三州”市級廣電融合提升工程、老少邊及欠發達地區縣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工程等廣播電視重點惠民工程建設。
7.不斷增強脫貧地區內生發展動力。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支持脫貧地區探索消費幫扶新業態新模式。提升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運營水平,多措并舉擴大脫貧地區農產品銷售規模。鼓勵中央企業結合鄉村振興和定點幫扶工作,積極參與脫貧地區數字鄉村項目開發,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運營模式創新和利益聯結。依托“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數字鄉村建設,拓寬脫貧地區群眾增收渠道。支持和鼓勵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資源開展縣域教師培訓,促進鄉村教師數字素養提升。
(四)因地制宜發展智慧農業
8.加快農業全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實施數字農業建設項目,繼續推進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探索重點品種產業數字化轉型路徑。加快無人農業作業試驗區建設,推進先進適用智能農機與智慧農業、云農場建設等協同發展,挖掘5G、千兆光網和移動物聯網等在農業生產場景的典型應用。加快“數字供銷”建設,優化完善數字供銷綜合服務平臺,持續推動供銷經營服務網點數字化改造。持續完善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加快推進與省級追溯平臺數據對接和互聯互通。加強食品農產品認證全過程信息追溯,升級完善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推動獲證企業提升追溯管理自控水平。
9.強化農業科技和智能裝備支撐。編制發布“工廠化農業與智能農機裝備”“鄉村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重點專項2023年度項目指南,創制典型經濟作物全程智能作業裝備、大載荷植保無人機等關鍵裝備,持續開展智能農機裝備、農業生產工廠、大田智慧農場與數字鄉村產業等關鍵技術研究。利用現有工作渠道,開展農機裝備領域項目遴選。積極推動農機裝備企業協同產業鏈上下游加快亟需裝備研制。支持北斗智能監測終端及輔助駕駛系統集成應用,引導農民更多購置和使用先進適用北斗終端和設備。持續開展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建設,深化農機裝備計量測試技術、方法及設備的研究和應用。支持打造以農機裝備為重點的智能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機農藝融合。
(五)多措并舉發展縣域數字經濟
10.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提檔升級。深入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發展多種形式的農產品互聯網營銷渠道。持續深化“數商興農”,進一步培育壯大農特產品網絡品牌,培養新型農村電商人才,發展農村電商新基建。分類推進“快遞進村”工程,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重點建設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引導商貿、快遞、物流、互聯網企業下沉農村,推動農村商業網點設施重點進行數字化、連鎖化、標準化建設改造。持續發展“巾幗電商”,開展“青耘中國”直播助農、“自強在線”助殘就業幫扶活動。
11.培育壯大鄉村新業態新模式。研究制定《關于推動在線旅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引導在線旅游等平臺企業將產品和服務下沉到鄉村,加大對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的宣傳推廣。繼續舉辦長三角鄉村文旅創客大會,搭建長三角數字文化產業交流合作平臺,開展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加快培育休閑農業、生態旅游、森林康養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深入開展智慧廣電服務鄉村振興專項行動,推進智慧廣電鄉村工程建設,拓展智慧廣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深化鄉村地名信息服務提升行動,推動鄉村地名在鄉村文化旅游、社會治理、電商物流等領域廣泛應用。
12.深化農村數字金融普惠服務。持續推進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各級涉農信用信息系統,建立健全農村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創新農村信用評價結果運用。深化實施金融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工作,因地制宜打造惠民利民金融產品與服務。積極穩妥開展普惠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規范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利用數字技術改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加快全國農業保險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繼續推進農業保險承保理賠電子化試點。推進P2P網貸存量風險基本出清,依法打擊涉農信貸、保險等領域金融犯罪活動。
(六)創新發展鄉村數字文化
13.營造鄉村網絡文化繁榮發展環境。加強鄉村網絡文明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續指導廣播電視媒體創作播出鄉村振興題材作品,增加“三農”題材網絡視聽節目優質內容資源供給。繼續支持地方實施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設項目,提高農村地區全民閱讀、全民藝術普及數字化服務水平。進一步規范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加大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方針政策正面宣傳力度,做好農村地區互聯網宗教有害信息治理工作。繼續開展“凈網”“清朗”等各類專項行動,為農村地區少年兒童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14.推動鄉村文化文物資源數字化。深入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大對鄉村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挖掘闡釋保護傳承力度。持續推進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建設。積極推動實施“云上民族村寨”工程。加快建設國家文物資源大數據庫,推進鄉村文物資源數字化永久保存和展示利用。繼續實施非遺記錄工程,舉辦“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云游非遺·影像展”等非遺數字化宣傳展示系列活動。
(七)提升鄉村治理數字化水平
15.加強農村黨務政務村務信息化建設。繼續推進全國黨員管理信息化工程建設,完善農村黨員教育信息化平臺功能,不斷提升農村基層黨建工作信息化水平。加強政策研究和試點示范,依托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推進便民服務事項線上線下一體化辦理。集約化推進智慧社區綜合信息平臺建設,提升村級事務管理智慧化水平。開展社區服務數字化建設試點,確定一批現代社區服務和智慧社區建設試點單位。將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數字化支撐作為鄉村治理創新的重要內容,深入推進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鼓勵各地組織開展數字化治理實踐。
16.增強農村社會綜合治理數字化能力。繼續加大農村公共區域視頻監控建設力度,提升重點公共區域視頻監控覆蓋率,深化公共安全視頻圖像信息資源應用。完善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繼續深入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加強法律援助信息化建設,優化公共法律服務平臺服務,推動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向鄉村下沉。
17.完善農村智慧應急管理體系。做好國家自然災害綜合風險基礎數據庫管理運行,持續推進鄉村災害綜合監測預警能力建設,加強面向偏遠農村、牧區、山區的災害預警信息服務。完善農村氣象災害預警信息發布體系,全面提高預警發布覆蓋面,推進應急責任人信息和國省聯動信息集約化、數字化管理。升級完善氣象大數據云平臺,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能力。加快推進農村地區應急廣播主動發布終端建設,提高應急廣播覆蓋率,完善災害事故預警信息發布渠道。
(八)深化鄉村數字普惠服務
18.持續推進“互聯網+教育”。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建好用好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持續增加農村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持續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地區學校和教學點網絡及衛星電視教學環境,辦好中國教育電視臺“空中課堂”頻道,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鞏固深化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建設成果,積極探索適應鄉村學校的數字化教學模式,促進農村教育辦學水平提升。建好中國語言文字數字博物館,推動語言文化優質資源共享。
19.持續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進一步推動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接入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強跨區域跨機構醫療健康信息互通共享。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機構信息系統上云。持續推進遠程醫療服務網絡建設,深化推廣“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應用,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繼續推進中醫館健康信息平臺建設及應用,保障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深化全國統一的醫療保障信息平臺應用,探索建立困難群眾高額醫療費用負擔信息共享機制,優化完善醫保電子憑證、醫保服務網廳和應用程序(APP)等功能服務。
20.深化農村就業和社會保障信息服務。持續深化就業服務平臺應用,為脫貧人口、農民工、鄉村青年等群體提供就業信息服務。繼續加強返鄉農民工就業情況大數據監測分析。進一步完善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繼續探索以社??檩d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推動更多人社服務事項在基層“就近辦”“線上辦”。升級完善全國養老服務信息系統、全國兒童福利信息系統,加強農村留守老年人信息管理,持續開展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申請受理“跨省通辦”。建立完善全國殘疾人福利機構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全國統一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國家轉介信息平臺。拓展農村殘疾人大數據應用,優化殘疾人證“跨省通辦”服務。推進省、市級網站和互聯網應用的適老化、無障礙化改造,組織征集一批優秀改造案例并推廣,提升面向農村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務水平。
(九)加快建設智慧綠色鄉村
21.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數字化監管。建立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問題在線受理機制,加快推動全國農村人居環境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環境質量監測體系,推動各地制定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評估實施方案,啟動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評估工作。繼續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信息管理。持續提升農村地區水環境、水生態監測能力,建立完善農村供水工程信息管理系統。
22.提高鄉村生態保護信息化水平。依托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開展生態修復項目監測監管系統建設,逐步構建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信息管理系統。深化林草生態網絡感知系統建設及應用,推動感知系統與地方業務系統互聯互通。開展2023年全國林草信息化示范區創建工作。依托全國河湖長制管理信息系統,持續完善河湖管理范圍劃定成果數據,運用遙感、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提升河湖水域岸線監管能力。
(十)保障數字鄉村高質量發展
23.加強政策支持。按規定統籌利用現有涉農政策與資金渠道,持續加大數字鄉村重點項目建設力度。研究制定金融支持數字鄉村發展相關政策,加大金融服務對鄉村數字基礎設施、智慧農業、鄉村新業態等領域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信貸、融資保障。繼續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指導試點地區加快完成宅基地基礎信息調查工作。做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組織管理,及時推動數字鄉村相關項目成果轉化應用。鼓勵和引導企業、高校、社會組織積極參與數字鄉村建設,持續實施數字鄉村聚力行動公益項目。
24.加強人才支撐。持續開展農民手機應用技能、網絡安全防護等課程培訓,提升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支持涉農高校布局建設智慧農業、農業智能裝備工程等新農科專業,持續推進職業院校涉農相關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加快培養服務鄉村振興的實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持續派強用好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完善基層就業政策,積極引導高校畢業生參與數字鄉村建設。完善國家科技特派員信息管理服務系統,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效能。持續開展鄉村旅游人才、農業農村科技青年人才、復合型巾幗人才信息化培訓。
25.加強標準化建設。統籌推進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支持開展數字鄉村參考架構、數據治理、服務平臺等標準研制。加快推動《物聯網智慧農業數據傳輸技術要求》《智慧農業信息系統接口要求》等智慧農業在研標準研制,推進以數字(智慧)農業為重點的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重點推動《農業農村數據分類分級指南》《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互聯互通技術要求》《大田種植信息遙感精準感知技術規范》《農機輔助駕駛系統接口技術要求》《農機自動駕駛分級》等標準制定。積極推動農產品流通領域立法和標準化工作。繼續組織制定《縣鄉村寄遞網絡建設指南等》《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服務規范》等寄遞物流體系標準。組織開展鄉村治理數字化標準研究。發布農村房屋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建設相關技術導則和建設指南。
26.加強統籌協調。指導地方建好用好數字鄉村發展統籌協調機制,滾動實施《數字鄉村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舉辦2023年全國數字鄉村建設工作現場推進會,總結交流典型經驗做法。持續開展數字鄉村發展評價工作,推動將數字鄉村建設工作情況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持續開展數字鄉村試點工作,深化試點成果應用推廣。制訂《數字鄉村建設指南2.0》。充分發揮新媒體優勢,持續做好數字鄉村線上線下宣傳報道,組織開展數字鄉村發展論壇、主題展覽、創新大賽等交流活動,營造數字鄉村建設良好社會氛圍。